電暈處理機工藝路線形式電暈處理的工藝路線大體上有3種形式。第一種形式是在薄膜的生產(chǎn)線上進行,即通常所說的熱膜處理,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處理形式。由于在高聚物分子還沒有完成結晶的情況下就進行處理,復合薄膜剝離力小等毛病,反之,若處理程度過頭,會出現(xiàn)薄膜表層老化,粘附性下降,光澤變差;表面分子過多交聯(lián),熱封性變差;薄膜容易粘連(特別是夏季高溫天),出現(xiàn)分切等加工困難,使用時難以揭開等毛病;總之,處理程度控制原則為:在滿足后加工要求的前提下,盡可能降低處理程度,避免不必要的過度處理。常用臨界表面張力來檢測處理程度。由于薄膜種類、后加工形式、后加工時間等不同,處理程度要求也不同,表1為幾種薄膜印刷和復合時所需的臨界表面張力值。馬上后加工的可取小值,反之則應取大值。電極間隙它是指兩電極間的空間距離,即放電頭到地電極邊緣的空間距離。它對處理程度有兩方面的影響:一方面間隙增大,電暈處理范圍變寬,薄膜在電暈處理相對停留時間變長,有利于改善處理效果;但另一方面使能量分散到更大的空間,處理強度下降,處理效果變差。兩方面作用的結果,只有在適當?shù)碾姌O間隙下,處理強度才會最大。通常電極間隙控制在1mm~2mm為宜。另外,將單頭電極改為多頭(如6頭)電極,在同樣的處理條件下,也可提高處理程度。在開機前,要仔細校準電極間隙,使其均勻一致,否則會因處理強度不同而出現(xiàn)薄膜臨界表面張力一邊大,一邊小。電極的刀口應平直,不應有缺口,否則會在缺口處的處理強度不均,薄膜上出現(xiàn)臨界表面張力低的縱向線條。使用一段時間后,電極的刀口上會產(chǎn)生一層氧化物,影響處理質(zhì)量,這時可用砂布打掉。電暈機處理電壓施加于處理裝置上的電壓升高,處理效果增強,但不成比例,當處理電壓升高到一定值后,基本上不再變化。處理電壓主要根據(jù)制品的厚度來確定,制品越厚,處理電壓越高。通常用于薄膜的處理電壓控制在10,000~20,000伏。輸入電暈處理機的交流電源必須穩(wěn)定,否則,會使輸出的高頻電壓波動,從而造成薄膜處理效果時好時差。對使用電源波動較大的廠家,建議采用交流電力穩(wěn)壓器,確保電壓的穩(wěn)定。處理功率(電流)處理功率是決定處理程度的主要因素,為了達到的臨界表面張力值,必須施加一定的處理功率。由于處理速度、薄膜種類、經(jīng)歷、寬度等不同,施加的處理功率也不同。為處理速度為25m/min,薄膜寬度為0.4m時,熱膜處理的最低功率。如果處理速度增加1倍,處理功率也應增加1倍;同理,如果薄膜寬度增加1倍,處理功率也應增加1倍;冷膜處理的功率至少比熱膜大1倍。以上也可作為選購電暈處理機大小的依據(jù)。處理裝置可以看作為一個帶損耗介質(zhì)的電容器,當輸入電源的頻率升高時,電流就增加,功率也增加,反之則降低。電暈處理機一般是通過調(diào)節(jié)電源頻率來改變功率的大小。溫度也會影響處理程度,溫度升高,處理程度加大。在實際生產(chǎn)中,如果電暈處理機功率小,處理程度不夠,可在處理裝置前設置紅處輻射燈(指冷膜處理),以提高處理程度。因為電暈放電是在空氣中進行,所以空氣濕度也將影響處理程度。電暈處理機空氣濕度大(如南方的梅雨季節(jié)),處理效果往往不太理想。處理后的時效影響薄膜的處理程度會隨存放時間延長呈指數(shù)規(guī)律消退,消退速度快慢與存放環(huán)境溫度、原料牌號、薄膜厚度等多種因素有關。在處理裝置上施加高頻高壓電,使其電暈放電,產(chǎn)生細小密集的紫藍色火花。空氣電離后產(chǎn)生的各種等離子在強電場的作用下,加速而沖擊處理裝置內(nèi)的塑料制品,這些等離子粒子的能量一般在幾至幾十電子伏特,與塑料分子的化學鍵能相接近,因此,能誘發(fā)塑料表面分子的化學鍵斷裂而降解,增大表面粗糙度。在電暈放電時,還會產(chǎn)生大量的臭氧。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,使塑料表層分子氧化,產(chǎn)生羰基化合物、過氧化合物等。另外,電暈處理還有除去油污、水汽和塵垢等作用,經(jīng)過上述物理和化學改性后,電暈處理機能明顯改善塑料表面的潤濕性和附著性。電暈處理法有優(yōu)處理材料的范圍廣,可用于聚乙烯、聚丙烯、聚氯乙烯、聚酰胺、聚酯、聚碳酸酯、氟塑料,以及各種相應的共聚物等;處理時間短、速度快,可在生產(chǎn)線上進行處理;操作簡單、控制容易;電暈處理只涉及塑料表層極淺的范圍,一般只有納米數(shù)量級,基本上不影響制品的機械性能;無廢液排放,基本上不污染環(huán)境。由于電暈處理具有上述優(yōu)點,因此,目前已廣泛用于薄膜印刷、涂布和復合等加工前的表面處理,以及用于厚度小于0.6mm片材的表面處理。 http://www.fsnanhui***